发布时间:2023-09-18
2023年9月16日,为推动城市、公众与艺术的融合,聚焦“艺术疗愈”新方向,实现构建有温度的艺术疗愈生态圈。由广汇美术馆主办,西南儿童医院一城两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正兴街道秦东社区共同承办的“遇美之行,关怀之旅”公益艺术疗愈系列活动在成都市广汇美术馆顺利举行。
(活动现场图)
美国心理学家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于1915年将艺术融入心理治疗中,到20世纪30年代,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疗愈)”(Art Therapy)这一概念,在她的推动下,艺术疗愈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延伸到各个发达国家,近些年在国内也渐渐兴起。
本次活动围绕“艺术与心理疗愈”主题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普及艺术疗愈新概念,积极推广艺术疗愈实践活动,并鼓励大家更加包容、理解特需儿童。引导家长和孩子者共同体验和探索美学艺术与心理疗愈的完美结合,将艺术疗愈运用到实际亲子关系建立中,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本次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社区家庭、西南儿童医院特需孩子家庭来到现场,加入其中,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启心灵的疗愈。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首先由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心理科主任、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石英老师为现场的家长与小朋友们带来了公益讲座:《叙事绘画——沉浸式心灵疗愈》。石英老师表示,通过沉浸式绘画以及叙事的方式,能够使经历创伤的儿童来访者降低心理防备,让潜意识意识化,将意识符号化,逐渐打开自己的心灵。心理咨询师便可通过绘画和叙事中这些具有深层意义的符号,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评估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从而干预——治愈,并达到很好的疗愈效果,从而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心理科主任石英 讲课现场)
讲座采用理论加互动的形式展开,石老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艺术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展示了多个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既包括艺术治疗在正常儿童心理疏导中的应用,又包括在特需儿童心理干预中的独特作用。随后进入主题讲座的互动环节,石老师鼓励现场的家长与孩子们拿起画笔,自由创作,自由分享,自由提问……共同走进艺术疗愈初体验。
石英老师与在座的家长们积极互动,分析了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并解答了许多家长在艺术疗愈方面的疑惑。
(现场互动)
许多家长都积极参与了讨论,他们表示通过这次讲座,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治疗这一新兴的心理疗愈方法,也更加明白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孩子打开心扉。
讲座结束后,西南儿童医院孩子们与秦东社区孩子们共同参与了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开展的“讲个故事吧”工作坊艺术疗愈实践活动。此项目主要借鉴了心理学的叙事隐喻疗法,通过“游戏化”的心理疗愈方式,温柔地干预儿童心理疾病。
(活动现场图)
在活动现场,辅导老师与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抱圈圈]游戏,轻松破冰,熟悉彼此,并以此分组开始创作。
(活动现场图)
在创作环节中,孩子们用“拼贴+绘画”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快乐沟通。
工作坊老师谈到,「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又具有创造力的疗愈方式,透过创意表达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非评判性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无论你是否拥有专业的艺术技能,都能从中获得积极的结果。它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让人们在探索自我的旅程中,找到内心真正的自我并得到进一步的启迪。
工作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创作的一幅幅作品,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活动现场图)
工作坊老师表示,「团体艺术疗愈」可以是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疗愈方式,强调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心灵抚慰和情感解放。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认知的过程。参与者可以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了解和认识自己,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艺术共创的载体下,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将其融入到最终作品中。艺术活动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参与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正面的事物。
(活动现场图)
此次艺术疗愈系列活动,在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群体。并且为家长与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良好平台,体验了艺术与心理疗愈融合新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们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